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david filo,另一个叫Jerry Yang,他们制作了自己的主页,把自己经常访问的网站都连接到主页上,像许多网虫一样,他们没日没夜的上网冲浪,各自收集着自己喜欢的网站,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接主页的网站也越来越多,于是他们将收集的网站进行分类,分类里的网站很快又满了,就再进行分类。这样分类目录式的网站受到了所有网民的欢迎,于是雅虎在1994年诞生了。
互联网风雨五年,1999年一个广东县城里的年轻人找到了一份网吧管理员的工作,因为要帮人攒电脑赚钱,需要上网查询配件报价之类的信息,他感觉把那些用英文字母表示的网址一个个记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做了一个个人网页,把他认为好的网站搜集在一起,并和它们链接。他网吧里的人同样每次上网都记不住这些英文表示的网址,他就把个人主页设为网吧电脑的首页,很快的其他网吧和上网的人知道这个网站后也把这个网站设置为首页。这个年轻人叫李兴平,他的网站是hao123,五年后他的网站被百度以1190万人民币和4万股股票收购。
转眼又是4年,web2.0在这个四年中沸沸扬扬,互联网格局已然变化。2008年2月微软出价446亿美元洽购雅虎,原来没日没夜收集连接网站的Jerry Yang现已步入中年,再也没有当初的激情。而沉寂许久的hao123在2008年7月却悄然出现在百度首页上,但没有多少人去关注到这个变化,大家都在谈facebook和那些SNS网站。
导航站的故事
网站导航或叫网址导航,以hao123为代表,就是把网民常去的网站分门别类连接到页面上,用户点击了这些连接就访问他想去的网站,由于方便实用,用户常把这些网站设置为首页。早在hao123成立之前就有雅虎、搜狐等目录式的网站,后来都发展成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同时在hao123成立前后也有像www.ie45.com、太极链、美萍等的网址导航站,但最终命运却落在hao123身上,因素很多:流氓推广、简洁实用、特殊时间段、其他导航站不坚持等等。
hao123的成功促使更多的人去做这种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导航站,但没多久就发觉不可能重复hao123的成功故事,即使像265这样商业操作的网站也是低价被谷歌收购告终(谷歌之所以收购265,看重的并不是265网站,而是g.cn的域名,265网站流量不高,到后期几乎都是以流量导入方式保持,导致谷歌收购265的反复,收购金额至今没有明确,以上只是个人判断,有心人可深入探究)。导航站何去何从,一部分人想到了要给导航站创新,创新的方式不外乎用Ajax等新技术应用去做个导航站,但不管怎样创新访问量还是太低,流量低了广告也赚不了什么钱。另一部分想到了对导航站的细分,一种是行业导航站,但行业导航站本身存在问题,一个行业里有那么多网站吗?行业里的用户知道一两个行业大网站足矣。另一种是地方导航站,地方导航站倒是有一番作为,但问题是小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大城市推广成本过高,制约了地方导航站的发展。
导航站在04年百度收购hao123时,达到顶峰。而百度的收购却也预示着搜索引擎日后的霸主地位,导航站逐渐沦落搜索引擎一项辅助服务。